(ZR-)BPYJVP(P2);(ZR-)BPVVP(P2)






型 号: | (ZR-)BPYJVP(P2);(ZR-)BPVVP(P2) | |
主要规格: | 3芯、1.5~400mm²,3+3芯、1.5~400mm² | |
额定电压: | 0.6/1kV | |
执行标准: | Q/320481SS058-2009 | |
产品介绍: | 产品适用于固定敷设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 | |
备 注: | 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变频电机相匹配的动力传输系统。 |
KNX总线是独立于制造商和应用领域的系统。通过所有的总线设备连接到KNX介质上(这些介质包括双绞线、射频、电力线或IP/Ethernet),它们可以进行信息交换。总线设备可以是传感器也可以是执行器,用于控制楼宇管理装置如:照明、遮光/百叶窗、保安系统、能源管理、供暖、通风、空调系统、信息和监控系统、服务界面及楼宇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计量、视频/音频控制、大型家电控制等。所有这些功能通过一个统一的系统就可以进行控制、监视和发送信号,不需要额外的控制中心。
KNX通过一条总线将各个分散的设备连接并分组和赋予不同的功能。系统采用串行数据通信进行控制、监测和状态报告,KNX是基于事件控制的分布式总线系统,只有当总线上有事件发生时和需要传输信息时才将报文发送到总线上。
一、KNX简介
KNX技术的通信模型采用5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KNX物理层支持TP1(双绞线)、PL110(电力线)、RF(射频)和Ethernet(以太网),其中TP1介质应用多。数据链路层实现总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并解决网络中的通信冲突问题,对于小KNX系统中的总线设备,网络层的功能很小,只是完成了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映射功能。大型KNX系统中有耦合器类产品,作用是在网络层完成路由功能和跳数(hop)控制功能。传输层完成设备之间的传输,有四种传输模式:点到点无连接、点到点有链接、广播和多播。
KNX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比特率为9600bit/s。总线由KNX电源(DC24V)供电,数据传输和总线设备电源共用一条电缆,数据报文调制在直流电源上。
KNX系统有两种配置模型:S-Mode(系统模式)和E-Mode(简单模式)
S-Mode:该配置机制是为经过良好培训的KNX安装者实行复杂的楼宇控制功能。一个由"S-Mode"组件组成的装置可以由通常的软件工具(ETS3版)再由S-Mode产品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ETS也可以用于连接和设置产品(即设置安装和下载要求的可用参数)。"S-Mode"提供给实现楼宇控制功能的别的灵活性。
E-Mode:该配置机制是针对经过基本KNX培训的安装人员。和S-Mode相比,"E-Mode"兼容产品只提供有限的功能。E-Mode组件是已经预先编程好的并且已经载入默认参数。使用简单配置,可以部分的重新配置各个组件(主要是它的参数设置和通信连接)。
注:
ETS软件是系统设计、编程和调试的工具软件,可能需要购买。KNX系统构建和各种参数设置都需要ETS软件,ETS软件安装好后数据是空的,需要将各个制造商产品的参数导入数据库,KNX认证过的产品应当会有光盘之类的介质存储相关的产品信息。
二、KNX总线设备和网络拓扑